简介辩证法之基本逻辑

相当程度上,语言是不可翻译的。“辩证”本为中文词汇,但在今天,辩证法已经具有“辩证”原本不包含的许多意义。[正如天主教、基督教原本不是中文意义上的宗教,但今天没有人会这样认为,而宗教一词的本义已经被人淡忘。] 辩证法源于希腊语“dialego”,与“对话”词根相同。本源上,辩证法以问答进行,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 所以,辩证法原本是一种化解不同意见的论证方法,通过“正、反、合”三个环节,综合不同意见而达成更高的认知。 辩证思想在中国古来有之。例如:...

简介近代唯物论哲学家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L.A.Feuerbach, 1804-1872),德国哲学家。 年轻时,费尔巴哈在海德堡大学学习神学,结果非常失望。他发现,神学根本是一种大杂烩,把自由与依赖、理性与信仰凑合起来,与他所认定的真理始终相悖。 后来,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哲学感兴趣,到柏林跟随黑格尔学习哲学。...

简介辩证法的创始人芝诺

芝诺(Ζήνων),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的学生。巴门尼德认为,世界上运动变化着的万物是不真实的,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唯一不动的存在”,所以“存在”是一而不是多、是静而不是动。 为了支持他的老师,芝诺提出了一些关于运动不可能的悖论,后世称为“两分法悖论”。他说: 运动是不可能的。由于运动的物体在到达目的地前必须到达其半路上的点,若假设空间无限可分则有限距离包括无穷多点,于是运动的物体会在有限时间内经过无限多点。...

羊角哀与左伯桃

话说战国时期,有一位贫苦的读书人,名叫左伯桃。他自幼父母双亡,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不忘读书求学。 寒士出道难呐!眼看都年近不惑了,左伯桃还是乡间一穷人。这时候,听说楚王求贤若渴,他很想一试身手,就辞别邻居,背着一袋书,前往楚国。 当时是冬天,又赶上下雨。左伯桃走了一天,衣裳都湿透了。天色渐暗,他望见竹林之中一处小白屋,就赶去投宿。敲开门,瞧见主人也是一书生。 两人就攀谈起来。这小白屋的主人,名叫羊角(音“绝”)哀,也是自幼父母双亡,喜欢读书。 羊角哀说:我一个人孤单住在这小屋里,家徒四壁,也没什么可招待你的。...

孔子与范丹

范丹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东汉人,早年当过一点小官。后来,范丹穷困聊倒,搭个草棚安身,时常没吃的没喝的,但他乐在其中,即使有人推荐他做官,他也懒得出来了。 在传说之中,范丹却来了个“时空大穿越”,跑到春秋时期,当起了丐帮“创始人”,跟孔子做起了邻居。 在当时,孔子只是一个落魄书生。后人说得好听,说他周游列国,其实呢,孔子不过是带着他的学生,到处找工作、又四处碰壁。 孔子和他的学生走到陈国和蔡国交界的地方,七天七夜没东西吃,大家都饿得眼冒金星、双腿哆嗦,站也站不直、走也走不动,好些学生都病倒了。...

周作人与毛润之

1918年8月,25岁的毛润之经过四天的长途旅行,第一次来到北京。那时,他刚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经恩师杨昌济先生介绍,前往北京谋一份差事。 一开始,毛润之住在杨昌济家中。杨昌济有个女儿叫杨开慧,比他小8岁。毛润之把她变成了自己的恋人。 杨昌济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他将毛润之介绍给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李大钊让他担任图书馆的助理员,每月可以领到一笔巨款:8块大洋。 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毛润之的职责就是把报纸夹上去、清理书架、打扫房间、登记读报者的姓名,仅此而已。对于这么一个小人物,没人愿意跟他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