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亦反义作“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是一句劝勉人的俗语或谚语,意在强调通过艰苦和努力奋斗、能忍受艰辛的磨练,最终可以达到成功和卓越的地位。

这句话典自何处已不可考。较早的引用如《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为这上头,也不知捱了多少打,罚了多少跪;到如今才挣得两榜进士!……这才合了俗语说的一句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传达了一个普遍的观念:成功并非轻易得来,需要通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所以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轻易放弃,而要坚韧不拔、努力奋斗。“吃得苦中苦”,强调的是经历和忍受生活中的艰辛和困苦,不仅是物质上的贫困,还包括心理上的压力、努力工作的辛劳以及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坚韧;“方为人上人”,表示的是通过经历和忍受这些艰苦,最终可以成为卓越的人,在社会上取得较高的地位和成就,在个人能力、品德、智慧等方面获得卓越表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体现了这样一种价值观:艰苦奋斗和自我提升是值得赞扬和追求的美德。

但不知从何时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被贬低为毒鸡汤,甚至被视为“封建糟粕”。他们不去仔细研读正确的含义,而是攻击道:“人上人”是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演化而来的,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指地位仅次于帝王的宰相和丞相,所以“人上人”就是指经济条件好、社会地位高的人,追求成为“人上人”就是相互攀比,更有把别人踩在脚下的意思。

为了吸引流量,他们还编了个段子:一位新西兰留学生在论文中提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被教授判为零分,并得到教授的灵魂拷问:为什么一定要成为人上人?那人下人怎么办?为什么要将你的同胞都划分为三六九等?人与人之间难道不应该是平等的吗?

他们进一步追问道: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劳苦工作10小时、每周只休一天,结果只是廉价的劳动力,用最宝贵的时间换取一份微薄的薪水;无数外卖小哥、清洁工、快递员、出租车司机都很辛苦、很努力,可照样工作最累、收入最低,他们拼尽全力才成为普通人,而且稍有不慎,甚至可能沦落为人下人。

因此他们得出推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人生最大的谎言!

谬矣!误人子弟就是如此:“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自己不懂得、只会望文生义,却要拿来装巧卖乖,目的不过是吸引眼球、骗取流量,从别人口袋里忽悠几个铜板。

诚然,过于强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是过度强调艰苦奋斗,仿佛吃苦就会成功,忽视每个人的背景、资源、能力和机遇都不尽相同,而忽视个体差异就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狭隘理解“人上人”,将其简单理解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或成就,当更大的官、赚更多的钱,那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变成了害人的毒鸡汤,给人带去消极影响而不是积极鼓励。然而问题在于,这不过是误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致。

正确理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关键是正确理解“苦中苦”和“人上人”。

“苦中苦”,是一种表达最高级的方法。就像歌中歌(Song of Songs),表达的意思是“最美的歌”、“最好的歌”;类似的表达还有“虚空的虚空”、“圣中之圣”、“万王之王”等等。所以“吃得苦中苦”,不是教你生活艰苦、也不是要你不断地吃苦,而是提倡你不要害怕“最苦的苦”、“苦中的最苦”。

什么是最高级的“最苦的苦”?显然,物质的贫乏、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压力都不在其中。如果你“投胎技术”欠佳,家境贫寒,一年吃不上几顿肉,那不叫吃苦,而是你活着的本来面貌;如果你工作996,每天奔波在通勤路上,时不时还要被老板责骂、被同事欺负,那不叫吃苦,而是你工作的正常状态;如果你丈夫太窝囊、儿子不争气,家中常常鸡飞狗跳,你总是恨不能逃往“诗与远方”,那不叫吃苦,而是你选择的生活情境……

所谓“苦中的最苦”,根本不在于外在的物质贫困、生活艰辛,而在于内在的坚韧和无畏,在于面对挫折、失败、孤独和迷茫时,能够突破内心的恐惧、困惑和压力,进而不断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一位修炼者说:我以为自己吃过很多苦,但是突然发现,我还是没有吃过真正的苦,没有放弃自尊和自我、没有彻底打碎重构,这根本不算真正的吃苦!

他道出了“苦中苦”的真谛。最高级的“吃苦”,就是要放弃自尊和自我,放下自己的骄傲、固有的观念和习惯,真正面对和承认自己的问题;就是彻底打碎重构,打破旧有的自我,重建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

他所指的“真正的吃苦”,不是外在的艰辛,而是内心的挑战和挣扎。勇敢面对和改变自我,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却正是重塑和自我提升的强大智慧。

真正的智者都理解“真正的吃苦”,正如真正的战士所经历的最艰难战斗是与自己的战争:

  • 拿破仑说:“我征服了世界,征服不了我的心。”他在战场上无数次获胜,但内心的挣扎却是更为艰难的战斗。
  • 罗马皇帝和哲学家奥勒留在他的《沉思录》中指出,尽管他领导罗马帝国取得了许多胜利,但真正的胜利在于征服自己的内心和欲望。
  • 老子也强调了自我征服的重要性,他写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他人的是有力气的人,而战胜自己的是坚强的人。
  • 在面对二战的艰难时刻时,丘吉尔曾说:“当一个人没有敌人时,他最强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 他对内心斗争的理解是相当深刻的。

可见,皇帝、哲学家和政治领袖这些“人上人”,都认识到内心的斗争比外在的战斗更为艰难,都知道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外在的胜利,而在于对自己内心的认知和控制,都理解真正强大的人是那些“吃得苦中苦”,勇于战胜内心的恐惧、欲望和弱点的人。

与“苦中苦”一样,“人上人”也是一种表达最高级的方法。如果望文生义,以为“人上人”就是要踩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那就太浅薄了!

  • “人上人”是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非凡坚韧和毅力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强大而充实。他们能超越自我,不断追求自我提升,不仅关注外在的成就,更注重内在的成长和修养。
  • “人上人”是品格高尚、德行出众的人,他们在社会中树立榜样,以其正直和善良影响他人。他们“修身齐家”,在家庭和个人修养上表现卓越,不仅自身行为规范,还能带领家庭和身边的人走向正途。
  • “人上人”是在专业领域拥有卓越技能和知识的人,比如顶尖的学者、成功的企业家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们具有创新能力和突破精神,不断挑战现有的界限,创造新的价值和机遇。
  • “人上人”也是在社会结构中处于高位的人,比如政治领袖、公司高管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机遇达到较高社会地位,以其能力对社会、社区或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可见,如果想做“人上人”,学生需要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以期在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上班族应该在专业技能上精益求精,在领导力、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各方面都不断提升,而且每个人都必须注重自我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以“人上人”为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成为更好的人。

必须指出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并不是说,能吃“苦中苦”就一定能成为“人上人”,“苦中苦”不是“人上人”充要条件,只是必要条件。

作为平凡的个体,“吃得苦中苦”的心志,并不是不怕吃苦,而是承认苦杯难喝、肉体软弱,也不是为了磨砺自己而故意自找苦吃,更不是临阵磨枪,苦到临头才慌忙立定心志。恰恰相反,“吃得苦中苦”的心志,是害怕受苦,是诚实承认自己内心软弱、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和过错,并清晰理解为什么“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

在这样的心志之下,你不会抱怨“苦中苦”是不公平的待遇、是上帝的责罚,也不会把“吃得苦中苦”当作乐事、当作自夸的资本、自诩自己能够吃苦,因为当你自夸时,真正的苦头或许还在后头。于是你就能理解,“吃得苦中苦”只是活得正确的一种状态,当你弃绝肉体的欲望,生命才得洁净、成为“人上人”才有可能。

所以你明白了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骗了国人400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看似激励人,其实祸害无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人生最大的谎言”这类论调,是对这句话的极端扭曲和误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是教你无限忍受苦难,而是表达一种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你非要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扭曲成鼓励不健康的过度劳累、忍受不必要的痛苦,或者强迫自己忍受虐待或不公平待遇的借口,那你就是“非蠢即坏”,把无知当有趣、把害己害人当作人生使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鼓励你吃苦耐劳、不畏艰难,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以求获得更高的成就、更深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