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美国女传教士道济(Deborah Matilda Douw)来到北京,创办了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并在上海设立了道济基金会。几年后,她亲眼目睹了一场令人心碎的惨剧:一名产妇难产,孩子先露出一只脚,接生婆给这脚穿上小鞋,指望孩子快点走出来,但是孩子并未出生,母亲也停止了呼吸。道济大哭一场,决定效法耶稣,既传天国的福音,又医治百姓的疾病。经过8年的努力,她募集资金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妇女专科医院,又建立了第一所护士学校,随后又在全国发展了多家教会医院。1917年,女子医院与另一所男子医院合并,命名为“道济医院”。1952年,道济医院被更名为北京市第六医院。
世界上的好医院几乎都是基督徒创办的,信徒以基督之名提供医疗服务的例子不胜枚举,基督教在医疗领域的贡献极其卓越:耶稣的榜样和教导,激发了许多牧师、神父、修士、修女、传教士和无数信徒,他们在世界各地献身医疗,先进医术与医药经由传教士直达落后地区和原始部落。
耶稣的教导
耶稣在世时,生活于犹太人的卫生习惯与洁净传统中。希伯来人自古在律法的敬拜仪式启示下,遵循着许多健康原则,例如身体洁净、饮食营养与妇幼福祉的准则,他们处理传染病的方法帮助了中世纪的欧洲人,甚至在今天看来仍然适用。
在福音书中,你能看到耶稣到处去医治病患:他按手在人身上,疾病就就得以痊愈;他甚至可“遥控”治病,只要口出话语就让病人得到医治。他所教导的信息,因着他的医治而传递给众人;他每一次的医治都是一场精彩的布道,他也告诉门徒像他一样去关爱贫苦生病的人。
两千多年来,基督徒不断按照着耶稣的教导的去行:他触摸瞎子的眼睛和聋子的耳朵,世界各地就出现了医院;他按手在人们不敢接近的麻疯病人身上,麻疯病院随着耶稣基督的教导而纷纷设立。
和其他宗教一样,早期基督徒不允许尸体解剖,医学研究也许停滞了数百年。但中世纪,人们又把古罗马的解剖学视为福音般的真理,尽管其中包含着不少错误;他们遵循耶稣的教导,把医学视为行善,为减轻病痛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基督教提升了人类的怜悯与仁慈之心,使得人们对病患的态度发生巨大的改变。基督教促进了现代科学的诞生,许多对医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人都是基督徒。
医院的诞生与发展
耶稣诞生之前,世上并没有医院存在。罗马人将受伤的战士送往专属医院,那其实只能算作临时的收容所;古希腊人则把病患送到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神殿,那里充斥着迷信充斥,为非作歹的祭司甚至蹂躏病患。在耶稣的影响之前,人们不觉得照顾“一无是处”的病患有什么必要,反而对病患毫不关心,往往把他们赶出家门任凭其面临死亡。
自4世纪君士坦丁将基督教合法化之后,基督徒就在各地建立无数的医院,很多医院设立在偏远危险的地区,它们不仅医治疾病,也提供膳宿。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中,不但正式认定圣经所教导的三位一体的教义,也宣布了一项规定:凡是建立教会,必须同时建立医院。这对医院的发展史产生巨大的影响:主教都按指示走出来,到每一个有教堂的城市建立医院。
该撒利亚的主教圣巴西流(St. Basil)是第一个建立基督教医院的人,这是第一个设有床位的医院,不再像之前一样只是“流动诊所”。至今仍在运作的最古老医院是巴黎的“上帝旅馆”,由圣兰德理(St. Landry)建于大约公元600年。即使以现代的标准看,这间早期的法国医院也可以称得上医疗中心,它对于照顾病患的诸多设备与机能都一应俱全。
不过,早期医院主要不是用于医治病人,它更多是供人避难的——其实医院(Hospital)一词是的拉丁文原意便是“客旅”。一直到16世纪,只有大城市的医院里才有医疗人员。1680年法国字典给“医院”的定义是:一个休息的场所,提供无法谋生的穷困者居住之处,并特别给予救济。19世纪以前,医院像慈善机构一样面向穷人,有谋生能力的人生病时在家里请人照顾。那时的医院脏乱不堪,一直到19世纪巴斯德研究细菌学、莱斯特提倡消毒杀菌外科手术,医院才变得比较安全,逐渐为一般大众所接受。
然而不管早期的医院有多简陋,它毕竟是当今医院的雏形,没有基督就没有医院。今日我们看见,由于耶稣基督的影响,全世界的医院均已实现现代化转型,耶稣基督的榜样使人们对于病患抱持充满爱的照料态度。尽管一些医院不再强调基督教信仰,但仍然可以从许多医院的名称看出其基督教根源,如浸信医院、圣路加长老医院、圣十字医院等等。
在美国,第一批医院大多是基督徒建立的。1751年建于费城的宾州医院是第一家医院,此前有基督徒首创的救济院来收容穷人和病患。作为医院的前身,救济院由贵格会信徒创建,最初只救助贫困的贵格会信徒。
美国早期医院的建立,皆起因并架构于基督徒的责任感。由于救济院细菌丛生,是别无选择的穷人的唯一去处,许多基督徒就尝试建立医院,帮助贫穷的病人。早期的美国医院不但认为身体健康十分重要,也看重心灵的健康,每间病房都放有圣经,并规定主日崇拜,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其实是将基督的思想和信念付诸行动。
过去200年间,人类寿命的提升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完全是传教士在全球各地的努力成果。时至今日,成千上万的基督徒传教士仍在第三世界提供医疗服务,他们在世界各地建造了数以万计的医院,最远到达边陲地区的丛林;基督徒医生、护士和传教士在各种医院中工作,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20世纪的医疗宣教,毫无疑问是史上最了不起的人道工作,耶稣基督激发了人性中最伟大的爱与热情。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现代医院都是基督徒建立的。据统计,1800-1950年间,全国共有527家医院,95%是由基督教教会和传教士建立的。至今,中国最好的三甲医院,其前身几乎都是教会医院,例如:
- 1835:广州博济医院(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1844:上海仁济医院(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1866:上海同仁医院(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 1877:苏州公济医院(现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1883:苏州博习医院(现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885:北京道济医院(现为北京市第六医院)
- 1890:济南华美医院(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1898:广州花地精神病医院(现为广州市脑科医院)
- 1900:上海同济医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1906:北京协和医学堂(现为北京协和医院)
- 1907:中国红十字会救助中心(现为上海华山医院)
- 1907:上海圣玛利亚医院(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1900:普仁医院(现为北京市普仁医院、无锡市普仁医院)
- 1926:宏恩医院(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 1928:汉口协和医学堂(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创立护理事业
护理早已成为医疗工作的重要一环,正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而基督教是护理工作的创始者。出于对基督的爱,很多妇女加入修道院,她们便是当今护士的先驱。
法国的圣文生创立的“遣使会”是著名的护理团体之一,是最重要的护士姐妹团体。法国大革命前夕,遣使会的姐妹已经接管法国近乎全部的医院和慈善机构,对医院经营的改善和医疗化产生了莫大的贡献,也是职业妇女在现代初期的显著成就。她们经营医院的医药部门、负责妇女病房,有时还顶替缺席的外科医生。伏尔泰评价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莫过于是那些牺牲外貌和青春的女士,她们在医院里照顾各种苦难的受害者,从不觉得那样的光景对她们的尊严是一种羞辱。遣使会1699年就进入中国,今天约有4千名会士分布在全球86个国家。
现代护士的鼻祖,乃是南丁格尔。尽管她的神学认知并不全然合乎正统,但是她从耶稣的榜样得到事工的灵感,没有基督就没有南丁格尔,她也就不可能完成她所做的一切。
南丁格尔17岁时受到呼召参与服事,30岁才明白服事的方向。南丁格尔出身高贵,家族强烈反对她做“伺候人”的工作,但她意志力极其顽强,在与基督徒姐妹一起参与护理工作中体会到快乐的真谛。1854年,她来到英法苦战俄军的战场克里米亚,以基督之名发出征求护士的号令,基督教团体的妇女们纷纷欣然响应,南丁格尔则吸纳具有健康远见的护士,并且各宗教派别都不分彼此。她带领护士们远赴辽阔的战场,开始她那崇高的护士生涯,“提灯笼的女士”一时成为传奇英雄。
回到英国后,南丁格尔于1859年出版了《医院笔记》一书,对欧陆和美国改善医院卫生环境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在医院主动重视卫生设计及井然有序的行政效率等方面产生很大贡献。
1860年,她在伦敦圣汤姆斯医院开办南丁格尔护理训练学校,这是现代护理教育的开端。她影响了成千上万愿意接受训练的护士,她奠基的护理事业长盛不衰。她说:“天国就在我们心中,但我们必须让它外显出来。”
红十字会遍及全球
人人都知道红十字会,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史上最伟大的人道主义组织是由基督徒创建的。杜南是瑞士的银行家、慈善家,也是一位基督徒。1850年代,他参与创建了基督教青年会(YMCA),起草了大部分YMCA的组织章程,它一直沿用至今。
1859年,杜南在出差途中目睹了索尔费里诺战役,连续几星期衣不解带做义工,照料和安顿教堂里的伤者。他将自己的感人经历记录下来,在1862年出版了《索尔费里诺回忆录》。他在书中描述,他从义工服事中明白了神的呼召,乃是要协助防止无谓的死亡:“我有一种不甚清晰、但很深沉的直觉,那就是我的工作是为了成就神的旨意;我必须将它当成一件神圣的职责,我相信它必会结出众多的果子,使人类因此受益无穷。”他在书中提议成立一个中立的国际性组织,来帮助在战场上受伤的人。
他向当时欧洲的权势人物分发他的书,并穿越欧洲推销他的想法,得到了著名作家雨果的声援,连拿破仑都赞同他。他的著作收到了积极的回应,日内瓦公共福利协会于1863年召开专题会议,创建了一个五人委员会,并把杜南纳为成员之一。1864年,红十字会正式成立,有来自16个国家的24个代表团参与。他们选择截短的十字架作为标志,以表明一种中立性的协助。
这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从那时起,红十字会救人无数,而它的创始人是一位基督徒。1876年,伊斯兰国家土耳其接受了红十字会的理念,但将标志改成红新月。1919年,两大团体融合,成为红十字会和红新月社联盟。今天,全球189个国家参与其中,其中多数选择红十字会;它在世界各地拥有大约9,700万名志愿者及工作人员。
不幸的是,杜南遭遇严重的财务问题,最后终于破产,丧失了财富和名望。他被逐出日内瓦,在巴黎流浪多年,一直到晚年才风光地回到瑞士。1901年,他荣获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
巴斯德和预防医学
巴斯德医生是虔诚的基督徒,他在医学与健康领域的巨大贡献至今影响着人类:他首创了杀菌和消毒,并研发出多种致命疾病的疫苗,如狂犬病、白喉等。毫无疑问,对于拯救人类生命,巴斯德的贡献比任何人都伟大,今天的科学家仍然承认他是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
但巴斯德在世时,整个生物学界都强烈抵制他,因为他反对“自然发生”的理论和达尔文主义。由于他的坚持,更由于他周全的实验和系统的分析,大部分生物学家和医学科学家放弃了“生命自然生成”的观点,也就放弃了以此观点为基础的医治方法。
巴斯德非常敬虔。有人问起他的信仰时,他说:“我知道的越多,我的信仰就越接近乡下农夫。如果我能完全了解,相信我的信仰必然像乡下农妇一般坚定。”巴斯德的一生,始终对神和永生持守绝对的信心,当他过世时,他一手拉着妻子,一手紧握十字架。
巴斯德也启示我们,虔诚的基督徒生活是健康的,这就是“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概念。按照耶稣基督的教导,人不可糟蹋自己的身体,如不要抽烟、喝酒、滥交等等。因为身体是“圣灵的殿”,所以要尊重自己的身体,而不能在生活中视身体如同垃圾桶一般。
最可预防的死亡祸首是吸烟。据统计,烟草每年导致800多万人死亡,他们的死因包括癌症、中风、肺炎、流感、肺结核、肺气肿、气喘、溃疡、死胎、心脏冠状动脉等。但是出于基督信念,成千上万的基督徒都不吸烟,无数基督徒在信主后都戒烟。基督徒受耶稣影响,生活方式会有诸多改变,不吸烟便是其中之一。
科学研究发现:在属灵上有所委身,对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十分有益,除了降低生病概率,还可延年益寿。研究人员说:“很显然,经常上教堂其实是个保护因素,可以抵御众多的疾病。”简而言之:为了健康,上教堂去吧!
今天,即使最坚定的怀疑论者,也不得不被基督信仰的力量所深深折服:酒鬼、放荡之子和道德败坏者,被基督信仰所改变;病患、老人、孤独者,从信仰中得到安慰和扶持;慈善活动的举办,庇护所、医院、育幼院、学校的建造,都与基督信仰有关。没有耶稣,就没有医疗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