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友,给我打电话,我没听见;他又打,我还是没听见。春节前,我把手机静音了,谁来电也听不见。

而且,我忘记给这台手机充电。朋友多次打电话,一直打到,听到的提示音是关机。

然后,他在微信上和我打招呼,我立刻就回了。他说:

我靠,微信把移动干掉了。

确实,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微信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很多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微信依赖症”。甚至,手机可能已经成为我们的“主宰”。

所以今天,朋友圈出现的一篇文章,《微信正在成为企业管理中的“癌症”》,赢得了很多人的共鸣。文章说:

微信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中的不治之症。

它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地说:

微信正在破坏中华民族的创新力。

文章说,精力集中度是创新力的源泉。而微信,让人们疑惑:

到底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还是让工作时间碎片化?

此文提出的问题非常值得警惕,也是我近年一直关注的:在互联互通的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异化了信息与人的关系。然而,我很不同意文章的观点,我认为:

当手机已成器官,患“癌症”的是人,而不是企业;当企业已经互连互通,员工随时随地可以工作,需要管理的不只是员工的时间,更包括员工的愿景。微信是切碎时间的“菜刀”,但有罪的并不是工具。

正好在今天,有童鞋在朋友圈贴了张图,名之曰“大件”。有阅历的朋友一定知道,爆炸头、喇叭裤、蛤蟆镜、录音机,是那个时代时尚青年的标志,而“双卡”则是富裕家庭和结婚喜事必定置办的“大件”。

当时,我哥是中学英语教师,他没有录音机。我说,将来我参加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攒钱买一台“双卡”。等我上了大学,我疯狂学外语,但买不起录音机。有一个暑假,我参加一个俄语补习班,因为可以“霸占”班上的录音机,我整整一个暑假没有回家,每天晚上抱着录音机如醉如痴。

再后来,读研时候,一个月有几十块的补贴,我立刻攒钱去买了一台双卡录音机。买不起流行的三洋、松下、飞利浦,只能买一个杂牌子,没关系,还是心爱得不得了。

然而很遗憾,虽然我终于有了录音机,它对我学外语的帮助,却并没有多大。我的外语,终究还是跟书、跟人学到的。我对录音机的兴趣,也逐渐减弱到嫌它占地方。(断舍离?多年之前,我连书都学会了扔掉,何况录音机。)

《 论语·卫灵公》有说: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告诉子贡:一个干活的,要把活干好,先得弄个称手的工具(“利器”)。在这个国家混,必须结交上流社会,跟大咖达人们混圈子。

在今天的中国,“混圈子”最好的工具是什么?微信啊。

所以我认为,即使公司 CXO 认为微信是企业管理的“癌症”,也必须学会“带病工作”。

事实上,除了张小龙,并没有谁那么爱微信,微信的很多体验甚至并不友好。微信产生粘性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是一个便捷的连接器,把每一个“我”与世界连接起来。微信,是一个连接的利器,一个“混圈子”的工具。

然而,微信虽是利器,毕竟只是一个连接工具。过不了几年,大家就会从微信转移到某个尚不可知的地方,就像你从 QQ、MSN 上转移到微信,就像我丢弃我的双卡录音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