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好童鞋在群里发《论语》。昨天她发的是: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儿子为父亲隐。正直就在其中了。”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你赞成叶公,还是赞成孔子?我相信立刻有人会说,赞成叶公。

古来,孔子这番话是最受争议的。主张法治的今人,更容易觉得叶公更有道理。“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岂不是不讲规则吗?

而中国历史上,最讲究规则的人,莫过于秦始皇。他颁布严格的法律,建立了对老百姓的直接掌控。他灭六国之后,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更有甚者,他通过武力统一人们的意识形态,摈除人们的杂念和对君王的质疑。他制造了史上最恐怖的“焚书坑儒”事件,下令烧毁药典、占星和农艺之外的一切书籍,对违抗命令的人施以烙印、强制劳改甚至处死,还活埋了 460 名学者,其中多数为儒家学者。

秦始皇的统治思想来自法家,主要是韩非子和李斯。法家认为,只有毫无争议至高无上的权威,才能将天下带入有序的状态。无论是道德说教还是行使礼仪,都不能掌控百姓;只有严格的法律和规章所带来的对严惩的恐惧,才能使人们远离歧途。

孔子认为,好的政府在于为人民提供好的服务,因此必须提供好的教育,并将权力授予富于才干和道德高尚的人。但是韩非子认为,孔子之说一无是处,再好的思想,也没有愚民政策有效!

韩非子和李斯是荀子的学生,而荀子是早期大儒家之一。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后天学习。正因为人性恶,才需要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正是源于这种“人生来是坏的,因此必须规范”的逻辑。

事实上,孔子虽然“栖栖一代中”,他并没有那么不得志,在他活着的时候,他就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吕氏春秋》引用孔子语录 50 余处,《庄子》频繁用孔子作为表达道家思想的“道具”,《墨子》也专设一章来讨论孔子的思想。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大分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是由曾子(孔子的弟子)、子思(孔子的孙子)延续到孟子,而孟子后来成为儒家传统里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到了孔子的第九代后裔,就遭遇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孔子的第九代孙孔鲋,将许多儒家经典藏在墙里,躲过了残暴的秦始皇。后来,孔鲋成为陈胜的军师,直接参与了颠覆秦朝统治。60年之后,汉帝刘启的儿子、鲁王刘馀来到曲阜,拆除孔府旧宅扩建自己的宫殿时,才偶然发现藏在墙里的这些儒家经典。

法家思想造成了短命的秦王朝。在汉代,道家思想则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不久之后,汉武帝推动儒家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这都是后话了。

本文主要素材取自倪培民《孔子:人能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