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在前面

麦田是曾经数度谋面的一位普通朋友,所以韩寒事件之初,我无意间关注了一下,但他草草地道歉收尾,让我很是诧异,更吃惊地是后来方舟子接棒,而麦田又恢复质疑。

对于热点事件,我总是习惯当旁观者。旁观者与看客不同,看客是有倾向性地看热闹和瞎起哄,而旁观者冷静而并无预设立场的,这样当信息量足够时,旁观者可以有机会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次我仍然是旁观者。略有不同的是,为了我关心和挚爱的某人,我必须得站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事先声明:我没有时间、没有能力、没有兴趣去搜集所谓证据,我写在这里的内容完全是我个人的判断甚至猜测。任何一个公众人物,必须允许旁观者的“意见表达”,而不能只准追随和吹捧。

1. 世界上从来没有神

我从来不相信天才。所有被神化的人物,其结局无一例外都是灾难。所谓“神一样的奇迹”,你去研究一下乔布斯的经历,便知道人可以有某方面出众的天赋,但不可能创造神迹。因此,可能有人比刘翔跑得快,但如果有人声称比鬣豹跑得快,你不必相信他,因为这是人类体能所不可能达到的。

同样道理,没有人在所有方面都会天赋超群。“十项全能”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很窄小的领域。有人精通16种语言而你可能连英语都学不好,但那个精通16种语言的人如果同时又是奥运冠军,或者同时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那只有一种可能性:他是个骗子。

但是中国恰恰是一块奇迹辈出的神奇土地。这里盛产特异功能,各色大师层出不穷。于是我们有两年超过英国的1958大跃进,也有誓将人类寿命延长十年的三株口服液。曾经我们有神童大学生宁铂,而今我们有天才作家韩寒。

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如何判断一个事实的真伪而不被忽悠?受愚民教育长大的我们,往往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有朋友说,达芬奇家具那事他站错了队,一些网络事件也没有作出正确判断。我说我有两点体会:其一,常识大于学识。如果感觉某事违反你的常识,不妨在心头画个问号,不必上来就义愤填膺。其二,不要轻易臧否他人。因为我们掌握的信息往往是片面和零碎的,judge他人意味着预设立场,而这往往容易被人利用。

而我现在要说的常识是:1. 没有人是神。2. 没有不可挑战的权威。如果你不赞成这两点,你觉得你信奉的某某就是神,你觉得你的偶像就是权威,请停止阅读,后面的文字根本就不是写给你的。

2. 韩寒不是神

说到神,我刚才想起了乔布斯,这会又想起了朝鲜新当家的。据朝鲜官方媒体描述,这位天才金正恩,3岁会开车开枪,9岁会射移动靶,16岁论著金日成领军思想,马术超越骑手,篮球胜过一般职业选手,亲手设计的炮兵火力配置能让高级将领和全体官兵由衷佩服,并使外国预言家一见到他就觉得他就觉得“是统帅国家和世界的大人物”。

中国人完全不必自卑,我们有天才作家韩寒。当别人按电梯都喘的时候,他轻轻松松可以跑一万米。不容质疑地,他可以一边当专业赛车手,一边当专业作家。岂能不让天朝屁民顶礼膜拜哉。

对不起,我不应该用这样嘲讽的语气,但是古今中外,以本人的孤陋寡闻,有成就的作家里面,只有冯骥才这么一位运动员出身的作家。篮球运动员冯骥才,只干了两年就因为受伤转到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并逐渐在他从小喜爱的文学和艺术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运动成为其终身的业余爱好和写作题材。

常识告诉我们,智力活动与体力运动存在一定的矛盾,各行各业作出大贡献的人往往会选择出书,但是数量和质量无法与专业作家相提并论。反之,作家可以喜爱运动,正如企业家可以去登珠峰,但是王石并不能成为职业登山家。

然而韩寒的神迹岂止是作家、赛车双专业啊,他注定要创造更多奇迹:他可以在15岁的年纪博览群书,数量多到常人毕生读不完,质量好到无数典故可以熟练运用;他的思想和行为可以随意穿越,可以一边疯玩一边大量写书,可以熟练运用外语而不必记住单词,可以在年少时分掌握中年心境,可以作为职业车手的同时如诸葛孔明般洞悉天下……

真乃现世真神,岂可不膜拜!但我更信钱钟书,他说显学必为俗学。所以如此真神,这多年我居然从未注目过,直到最近才临时急抱神脚,竟又发现两宗神迹:

1. 韩寒可以随意切换写作习惯,自出道至今,其文风多样化到完全不似出自一人之手。

2. (视频显示)他讲起赛车和女人充满激情,讲到写作则寡言无语,即使阅人无数的我也会犯下以貌取人的错误,绝对想不到这样的颓废少年,竟然是思想深刻、光辉熠熠的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青年偶像。

然而本人学识欠佳,唯知常识。常识告诉我没有人是神,因此我不相信韩寒是神;常识说没有不可挑战的权威,因此即使韩粉无数,他仍然不是不可质疑的。

3. 韩寒甚至不是作家

在我看来,作家是社会的灵魂,是一个极其高尚的称谓,并不是有能力泡制一些印刷品的就能称为作家(如果那样我就不会始终遗憾童年的作家梦迄未实现了)。如果作家是一种职业,那也是一个极其辛苦的职业,它绝不是爬爬格子敲敲电脑这么简单,它要求呕心沥血解剖人性,而表达则要浅显到凡夫俗子都能懂、却又要深刻到千秋万代都无法完全理解。

因此,作家必须以人性为神经元,设计作品的神经架构,并在此基础上搭建情节的骨干、填充细节的血肉,从而赋予作品以生命,使其有能力自我表达,并拥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能够干这活儿的,当今中国没几个。

这就造成:1. 作家的创作只能是个体行为;2. 作家的作品是活的。

其实,韩寒的文风多变并非神迹,因为他的创作并非个体行为。在我看来,署名“韩寒”的文字并不存在代笔问题,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一个人写成,韩寒就像“梁效”一样只是团队笔名。某位知情者(请原谅我不肯出卖朋友)早就向我透露过这一公开秘密。(我就不提郭敬明曾讽刺韩寒的作品“靠幕后团队枪手写的,不算真才实学,而且总喜欢与各种女人搞绯闻提升知名度”,并遭路金波掌掴。)有谁能说“梁效”是作家吗,尽管它曾经发表过那么多有杀伤力的文字?

至于第2点,如果不是这次的特殊事件,即使是韩粉,还会有人读韩寒十年前的文字吗?反之,即使是作为财经读物,我春节假期还在读吴晓波十余年前出版的《大败局》。(BTW,我并不避讳我最喜欢的这位财经作家,最近同样遭到质疑。)

4. 韩寒是种商业快餐

写到这里我不禁嘲笑自己多余。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韩寒从来就是团队操作的商业产物。不是也很多韩粉讲吗,他们根本不care是谁写的这些文字,只要好看就行了呗。(虽然这根本就是数典忘祖的混账话,就像说只要我活得快乐就行,我哪管我父母是谁。)

那么,韩寒这道神餐,究竟是如何烹调出来的呢?根据网上材料的种种迹象推测如下。

1. 江苏《少年文艺》是很多少年文学爱好者的天堂,在上世纪80年代就诞生了一批影响颇大的少年作者,例如以描绘秦淮河见长的杨煜泰。望子成龙的韩父,眼见儿子整天疯玩那么多功课不及格,不禁想起自己向往的天堂,于是拔苗助长弄出一篇《弯弯柳月河》。投寄多日音讯全无之后,后来的言情作家饶雪漫成为《少年文艺》编辑,发现这篇尘封的稿子并予以发表。

2. 韩父初战告捷,士气大涨。恰逢《萌芽》为自救而策划作文大赛,于是就有功力超越曹子建的《杯中窥人》。作为一次大获成功的营销,韩父奠定了后续的坚实基础。

3. 然后,天才作家韩寒出版《三重门》。很快,喜欢玩车的他成天困扰于出版社隐瞒版税和印数。

4. 曾经的网络作家“李寻欢”路金波,脱下文学青年外衣,与榕树下、贝塔斯曼合作贝榕公司失败之后,借万卷出版公司为壳当起了万榕书业的老板,采用流水线写作方式,开始了一系列作家造神运动:

a) 安妮宝贝:拍写真的时尚小资女
b) 沧月:文艺青年,瑰丽想象
c) 饶雪漫:17岁少女的青春疼痛
d) 郭妮:小女生的粉红梦想

5. 不过2002年路金波初见韩寒的时候,他还很落魄,因为造神运动刚刚起步,他只出得起5000块的授权费。但第二次相见,生意人路金波豪赌了百万价码,并在此后4年里让韩寒挣足了1700万。

6. 路金波说:“如果说我是韩寒的经纪人,那是看低我;说我是他的人生导师,那是看高我。我跟韩寒是两个独立平等的个体,一个生意人,一个思想家,我们互为益友,打打麻将、踢踢足球、捏捏脚。”路金波又说:“饶雪漫走商业化路线,韩寒就去竖牌坊做知识分子。”其实,常识告诉我们,路金波是韩寒的老板,韩寒是路金波的挣钱工具。

7. 路金波的“两手抓、两手硬”是:王朔这样的大牌作家支撑品牌,韩寒这样的流水线作家带来收益。流水线产书的流程大体是:路金波先做市场调研,看消费者需要什么故事,然后征集素材,把两者结合为可能获得成功的故事大纲,由作者把大纲变成小说,并以是否好卖为标准,让所有情节和细节成为流水线上可替换的螺丝钉。通过流水线方法,“亿元女生”郭妮一年写作14本、产量400万册。

8. 路金波定位的读者,是30岁以下非理性的读者。他的目标是,“韩寒的书,就算里面是白纸,我们把它塑封了也能卖10万——很多人就是冲着韩寒这个名字去买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的判断如下:

1.  韩寒不是神、不是天才,他连作家都不是。他是商业企业里的一名员工,只是工牌上写的职位与众不同,大约是“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青年偶像”之类的。

2.  作为书商,路金波的营销策略相当成功,但公关手法实在愚蠢。应对手段一步一个脚印地贬损了韩寒和他及其公司的形象,而宣布状告方舟子无疑宣告了这位投机主义“神士”的陨落。

3.  为什么韩氏父子被质疑之后如此手忙脚乱?因为他们只是其中的两粒(或者一粒/多粒,不详)棋子。为什么韩粉不会讲理只会骂人?因为路金波定位的对象就是“非理性”。为什么路金波气急败坏称自己为“路金猪”?因为韩寒神像坍塌,损害的是他的万卷利益。

4.  除了韩粉之外,为什么力挺韩寒和路金波的多为出版或媒体界人士?这还要我明说吗,非理性的人们啊?因为他们都是同一个利益链条上的呀。

5.  写字为生的“作家”们啊,你们究竟是与韩寒同病相怜呢,还是觉得兔死狐悲呢?各自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