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时间?

字典上说:

时间是一种尺度,借着它,事件发生之先后可以按过去-现在-未来之序列得以确定(时间点/时刻),也可以衡量事件持续的期间以及事件之间和间隔长短(时间段)。

从这个解释性定义就知道:没人说得清什么是时间。长久以来,时间一直是宗教、哲学及科学等诸多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但始终无法找到一个适用于各领域、具有一致性、又不循环的时间定义。

  • 在物理学中,时间是宇宙的基本参数,与空间共同构成四维时空。时间也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分别是长度、时间、质量、热力学温度、电流单位、光强度、物质的量)。
  • 在哲学上,时间是宇宙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会依序列方式出现的维度,这是传统的牛顿时间观;又认为,时间不是任何已经存在的维度,也不是会“流动”的实存物,它只是一种心智的概念,配合空间和数让人类对事件进行排序和比较,这是莱布尼茨和康德的时间观。综合而言,时间是事件(如某些行动、过程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并发展到未来的连续顺序。
  • 心理学不仅关注时间的客观流逝,更强调个体的主观感知、体验和应对。我们感觉时间有时很快、有时又很慢;我们在生物节律中感受身体中的时间系统;我们有时间压力,为此时常焦虑;我们都有时间偏好,或回忆过去、或重视当下、或注重未来。

可见,时间是既抽象又具体,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基本维度之一,却又难以捉摸。对普通人来说,时间是用来思考宇宙与生命、度量发生和变化的工具,但它的本质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但不管怎样,时间始终是一个不可逆的连续过程。它不像空间那样可以直接感知,却支配着我们的一切活动。

所以,圣·奥古斯丁说:

“什么是时间?谁能够轻松简洁地解释它?没人问时,我知道答案;但如果试图向别人解释清楚时,我不知道。”

牛顿认为:

“时间独立存在。”

莱布尼兹不同意牛顿,他说:

“时间是事件发生的顺序,并不独立存在。”

爱因斯坦则说:

“时间不会独立于事件顺序,我们通过事件来测量时间。火车不是晚上7点到达车站,而是在那时时针刚好指到7。”

他不仅从科学角度探讨时间,还用哲学的眼光指出时间的体验因人而异:

“时间是相对的,它的长短取决于你如何度过。”

富兰克林警告我们:时间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资源,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他说:

“你爱生命吗?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强调,时间本身并不匮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

“生命并不短促,只是我们浪费了太多时间。”

乔布斯则认为时间紧张,所以应该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是被外界干扰: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它浪费在过别人的生活上。”

亨利·福特也确知时间有限、十分珍贵,他警告我们意识到每一分每一秒的珍贵:

“时间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但它却能消逝得非常迅速。”

正如我前篇说“时间是你唯一的可用资源”,富兰克林·罗斯福说:

“时间是你最宝贵的资产。”

大作家托尔斯泰和狄更斯都信奉“活在当下”,认为抓住当下是最高效的时间利用方式。托尔斯泰说:

“最重要的人是你此刻与之相处的人,最重要的事是你此刻所做的事,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

狄更斯则说:

“做事的最好时机就是现在。”

总之,时间管理非常重要,否则时间会让你的人生失控。领导力专家约翰·麦克斯韦尔说:

“不管理时间,时间就会管理你。”


但是,既然对于什么是时间,人们并未达成一致的共识,那么应该说:

时间管理,是根本不可能的!

时间不会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地流逝。

时间不理任何人,它用自己固有的速度坚定前行,从不受任何力量的影响。

你不可能冲它大喊:“时间,你给我慢一点!”

你不可能向它大叫:“时间,你给我快一点!”

你不可能为了让时间慢一点或者快一点,而去拨动自己的钟表。

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时间不可管理”,只有接受这个简单的现实,才有可能解决时间管理的千古难题。

所以:管理时间 = 管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