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Gov 08|AI不是主角,而是让你成为主角的伙伴

——别把AI当神,也别把它当怪兽。它是人类协作的新伙伴,不是替代品

AI不是来“接班”的 自从大模型横空出世,“接班”论甚嚣尘上。 有人兴奋:终于能把人换掉了!有人恐惧:是不是哪天就被AI取代了?也有人困惑:那我们还需要自己思考吗? 但问题是:谁说AI是来“接班”的?谁又规定,只有替代才算升级? 把AI看作接班人,是一种旧思维的延续——把“主角-配角”、“上级-下属”的等级关系投射到技术上。而这种误读,恰恰是我们今天与AI无法协作的最大障碍。 AI不是新的权力中心,它是新的对话者。 协作,而非替代,是新技术的使命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会出现两个极端:...

Post-Gov 07|从流程到交谈:AI时代数据工作的新范式

——不靠流程也能协作,大模型如何辅助“实时协商”与“语境理解”

01|流程是旧世界的信仰 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相信流程: 有了流程,就不会出错; 定好规范,就能协作; 权责清晰,就不会扯皮; 制定制度,就能推行文化。 于是,流程图、责任矩阵、数据分级、权限控制、数据标准、SOP……我们建构起庞大的体系,试图用精密结构约束复杂世界。一个问题出现时,第一反应往往不是“我们怎么一起理解它”,而是“我们的流程里是不是出了岔子”。 久而久之,流程变成了一种信仰:只要定义得够细,责任分得够清,数据治理就能奏效,协作就能实现。 但现实总是刺耳的: 流程没有解决协作,反而让很多人噤声;...

Post-Gov 06|你为什么还在做数据?

——不是因为数据重要,而是因为你还愿意在场

你或许已经见过很多人离开了。有人转去做产品,有人跳去做AI,有人干脆从这个行业消失。 剩下的你,可能每天还在导数、清洗、建模、调平台、做报表。你也可能一边做一边想: 我为什么还在做数据?是因为舍不得?还没想好去哪?还是根本没勇气走? 或者,真的是因为——你还有点在乎? 01|留下的原因,不止一个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大致可以归为三种: 1)薪资驱动: “没办法,我靠这个吃饭。”数据岗位依然待遇不差,市场也还没彻底崩。留下,是理性选择。 2)惯性沉淀: “我已经做了10年,也不想重头再来。”不是不痛苦,只是跳出太难。...

基督徒应该如何在地上生活?难道当个糊涂蛋?

主若许可,我愿在此说一些不讨喜的话。这些话可能刺痛人,可能惹来误解,也可能让一些亲爱的弟兄姐妹感到不舒服。然而我深知,我们的信仰不是为了使人都觉得舒服,而是要使人回转、清醒、站立得住。这篇文章不是出于怒气,也不是为了批评谁,而是出于我对神的敬畏与对教会的爱,愿主使用它,也愿主在你心中作工——若他许可。 今天的教会,越来越多地生产出一种新型基督徒:没有判断力、不思进取、对恶无感、对真理无感;表面温和,实则麻木;打着属灵的幌子,活成了世上的和事佬。我们以为那是成熟,其实是驯化;以为是顺服,其实是退缩;以为是爱心,其实是不辨是非。...

读经札记|约拿单与大卫:忠诚、张力与属灵远见

——约拿单认出神的同在,并作出了信心的回应

撒母耳记上20章描写约拿单帮助大卫躲避扫罗杀机,两人设立试探扫罗的计划,以射箭为信号确认扫罗的杀意。其间,两人多次对话,显露出深厚友谊、属灵情操以及对未来的预见性: 约拿单说:“耶和华与你同在,如同从前与我父亲同在一样”(20:13); 他求大卫在得势时善待自己和后裔(20:14-15); 两人再次立约,多次强调以神为中保(20:42)。 这是一段美好的故事,不仅揭示出政治张力,也显明属灵的看见,同时还引发若干可讨论的疑问。 Q1:约拿单是否知道大卫被膏为王?...

读圣经·查经方法42|“预表法”查经陷入主观判断

预表(Typology)是指旧约中的人、事、物作为“模式”或“雏形”,预先指向新约中基督的成就或真理。它是神预先显明的“应许-成就”大叙事结构的一部分,具有神学的连续性与救恩历史的逻辑。例如: 旧约的祭司制度、献祭制度,都指向基督最终一次成全的牺牲; 亚当是“人类的代表”,基督则是“末后的亚当”(林前15:45)。 预表和寓意貌似有些相像,但其实非常不同:...

读圣经·查经方法41|“寓意法”查经是危险的迷人误区

寓意(Allegory)是一种文学技巧,它通过故事中的多个细节来传递抽象真理,每个元素都代表某个特定含义。不同于一般的比喻,寓意具有更强的“逐项对应”性。 但寓意式法解经却非常危险,它不关心圣经文本的原意或历史语境,而是自由联想,以属灵词汇包装想象,从而偏离圣经作者的原意。 从教会早期开始,许多神学家就对旧约感到困惑:如果不能“读出”其中有关基督的含义,那它是否还有意义?于是他们发展出一种“多层解释系统”: 第一层是“字面意思”; 第二层是“属灵意思”; 甚至还有“道德意义”、“末世意义”等更多层次。...

读圣经·查经方法40|“属灵化”查经错解属灵意义

很多人都会觉得:圣经很深奥,除了表层的字面意思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属灵意义”,所以不仅要理解经文的表层含义,更要研究隐藏在字面意义之下的属灵启示。 真是这样吗?一起来看看查经现场的“属灵化”查经。 假设你是一个查经小组的带领人,正带领几位慕道友和新信徒查考这段“失钱的比喻”: “或是一个妇人有十块钱,若失落一块,岂不点上灯,打扫屋子,细细地找,直到找着吗?找着了,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落的那块钱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路加福音 15:8-10)...

读圣经·查经方法39|普遍性真理如何体现在具体情境中

在查考圣经时,必须正确理解普遍性真理与情境性真理的关系。普遍性真理是永远不变的神学真理,而情境性真理乃是建立在普遍真理之上,是普遍真理在特定情境中的体现。 例如,“神是圣洁的”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神学真理之一。但这个普遍真理,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呈现:在旧约中,神的圣洁通过会幕或圣殿的临在表现出来;在新约中,则体现在圣灵住在信徒心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根本的神学原则未变。...

读圣经·查经方法38|怎样确定圣经作者的原意

圣经作者⽤语言符号与我们交通他的信息,我们则要将这些符号当作指标,找到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 必须再次重申:经文的含义取决于语境,而不单是语法和字典定义。所以,你不能单靠查字典及语法书来确定⼀篇⽂章的含义,它取决于那个制造符号的⼈及其上下⽂语境。...